资源型股东入股方案
上海澜亭(杭州)律师事务所鲍乐东主任在《12步玩转股权激励》一书中曾提到,技术、资金、资源等这些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当下创业公司的重视,它们是创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公司在确定商务模式的那一刻起,其行业的内生驱动力也不一样,比如投资公司等,其决定公司体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一定是资源、资金,这也是典型的资金驱动型公司;而针对科技型企业而言,其核心因素可能是人才,人才的汇集,更多知识成果的产出决定着公司发展的体量。那么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应该如何把技术、资金、资源这些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呢?
一、技术
创业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什么?人才。说得再详细一点,就是技术型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公司规模的扩张与否取决于公司核心产品研发的进程。这种情况下,用于股权激励的小部分股权对核心创始人而言可能就略显不足了。
因此,在分配股权布局的时候,应当深入分析公司的驱动模式,将技术列为最重要的股权比例分配系数,比如科技型企业是一种典型的高科技人才驱动型企业,同时又依赖一定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我们建议人力股、资金股与资源股的占比为:5:3:2。
二、资金
资本驱动型公司的典型特征就是资金为王,在公司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资金是促使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核心要素,充足的资金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营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在这样的公司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研发团队、不是运营团队,而是公司的现金流储备量。如房地产行业、机械制造业就属于传统的资本驱动型公司。
因此在这样的公司中,我们建议在设计股权分配时就采取出资所占比例即可,而公司的管理团队、高管等可以以高额的薪资报酬回馈他们的贡献,再辅之以股权激励,以小比例的股权促使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
三、资源
对于初创型的公司来说,资源丰富与否关系着这家公司的生死存亡,没有资源的公司很可能举步维艰。所以这时候有人愿意为你提供稳定的客户资源是很重要的。那么到底资源型股东该如何入股呢?
我们要求资源型股东量化进入,比如说一年达到多少销售额我就给你多少股份。如果创始人与入股者协商一致,可以召开股东大会,在会上规定资源入股者负责的工作及所占股份比例,并将股东大会决议交到工商局备案。
上海澜亭(杭州)律师事务所鲍乐东主任认为,不同的行业驱动力是衡量创始人对公司贡献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没有确定公司的行业内生驱动力,从而依据一个不切合公司的股权分配方法分配了股权,势必会出现创始人贡献与收益不相匹配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冲击创始人团队的团结和核心创始人的积极性。
资源入股方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无形资产受到创业公司的重视,比如创意、技术、专利、资源等等,都属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对于如何给这些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对于老板来讲是常见的问题。
1,创意
创意就是想法、点子,一般人或许觉得这个没办法入股,但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人以创意入股占到50%的高度。 比如有的广告公司,点子公司这一类的创意型公司,人才占股比例高就是正常的。
但占股的前提是,创意不仅有新颖、特色,还要有长的生命周期,能够为公司带来收益才行,这里对于技术入股原理相识
2,技术
对于技术入股,首先也是看这个技术是不是核心的,能否给公司带来利润。 第二个是评估生命周期,免得半年后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那么这就得看这个技术的可迭代能力了
越是核心的,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占股比例就越大。一般技术型股东占股比例不超过20%,但具体的还需要洽谈,看看公司对于这种技术的在乎程度。
3,资金
前面几章有讲到关于资金的占股,包括如何退出。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前期基础,同时也是整个企业运行的重要“血脉” ,没有资金,一切都是妄谈
关于资金入股作价的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
一个是出资时间,比如两年前他拿50万投资你,可能占20%股权, 但两年后你的公司已经初具规模,他再拿50万过来,可能只占有10%股权
另一个就是出资数额与估值占比
你的公司估值加入是1000万,他出100万,占股10%
3年后你公司估值1亿,他出100万,占股1%
同等估值情况下,出资越多,占股越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金型股东占股比例要有个上限,一般给到投资人的股份不超过30%
至于估值,有20多种方法,以后讲解这个
4,资源
当你创业有起色的时候,有人会以出资源的形式来入股。 或者你感觉某个人很有影响力,会有很多资源,你打算分点股权给他
这些都会踩坑
当你一创业,就会遇到很多合作的邀请,但你必须对这个有清晰的认知
1,他的资源是不是与你的业务直接相关,不要转个弯弯。 转弯意味着时间成本
2,他的资源可能看起来好,但其实与你的客户匹配度来讲,转化率太低
不能带来业绩转化的资源都是XX
所以,选择资源型股东,记得这 3个约定
1,约定业绩
2,约定时间
3,约定对赌条款
通俗的讲就是,一年内,通过你的资源转化了100万业绩,给你10%分红,如果是80万,就给8% 如果是50万以下,就给提成不给分红
没有3个约定,当你给了股份之后,也许就没有音讯了,啥业绩也没有,或者给你100张A4纸名单,上面全是电话号码,你慢慢开发,赚钱了他再来分,你觉得如何?
这是底层逻辑,谁违背谁一定要摘跟头。
股权上面无小事,每个小点都有很多的坑。 多看书多学习,提前做好规避。但这在股权激励领域还仅仅是个开始。一起成长。
企业运营是非常熬炼创始人的能力,全方位的。不管从股权维度上升,还是其它学科维度,到了一定程度必然是跨界学习,并且用其他领域的模型反过来研究自身,如实观。找到不足点,加以修正。到了最后,这些知识就融入到平常的一言一行当中,看不出来里面蕴藏了哪门学科智慧。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