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工资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当月应得工资=当月日工资×应发薪天数(含有薪假期)1、当月日工资=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包括各种补贴,但不含奖金、加班费) ÷当月应出勤天数(含有薪假期)。2、应发薪天数是指当月实际天数(如31日、30日等)扣除周休息日(如双休日)和缺勤日(请事假或者旷工)的天数。3、有薪假期:包括法定休假日(国庆、元旦、春节、五一等全年共10天,以及婚假、丧假等有薪假期)。另外,工资的计算也可以用扣除法来计算,其结果应该与上面的计算结果一样。当月应得工资=合同约定月工资总数-缺勤日应扣发的工资数。1、缺勤日应扣发的工资=当月日工资×(请事假天数+旷工天数)2、当月日工资的计算方法同上。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劳动法工资算法公式
一般工资的算法:工资等于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工资、以及津贴和补贴等工资性收入。而基本工资=(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而月计薪天数一般是21.75天。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三条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