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IPO条件
一、股市ipo
1、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2、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ipo具体指一家股份上市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向公众投资者发行股票的行为,这个过程在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管理办法当中,也有着明确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是公司通过股票,承销商以特定的价格在一级市场承销其一定数量的股票,该股票可以在二级市场或者是店头市场买卖。
二、ipo公司上市需要满足的条件
1、A股发行的主体应当是依法成立并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是经过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2、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的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3、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资产应当完整人员、财务、结构以及业务必须独立。
4、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工资的其他企业间,不能够有同业竞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之后也不会产生同业竞争。
5、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应当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6、发行前3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发行前3年累计净经营现金流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无形资产和净资产比例不能超过20%,过去3年的财务报告中没有虚假记载。
7、发行前不少于3000万股上市股份公司股本,总额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
扩展资料:
A股上市资格要求
1、发行人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
2、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3、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4、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5、发行人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6、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参考资料:首次公开募股百度百科
a股申请上市到上市要多长时间
准备上市公司申报稿递交后总体时间为一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市。对于不同公司具体情况不同的,企业自改制到发行上市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体时间为一年以上。
IPO上市是一件上市繁复的工作,准备的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以上,公司的规范程度、业绩情况、是否涉及投资者引入及股权激励等因素均会影响上市准备时间。
以向证监会申报材料为基准时间倒排时间表,关键时间点如下:
基准时间:向证监会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之前3-6个月内:完成上市辅导的申请及备案工作。(具体时间依据各地证监局对上市辅导的时间要求而定,通常要求3-6个月)同时,各中介机构应完成上市申报材料的制作工作。
2、上市辅导申请时间之前3个月内: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改制前应完成账务的调整工作,相关会计报表数据已经相关中介机构认可,净资产数据在改制后不存在继续调减而导致出资不足的情形)。
3、改制之前N个月内(此过程需要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的时间):改制之前通常应完成拟上市公司的规范工作,并按照设计的上市方案(例如,股权结构、引入投资者、股权激励等)完成相关工作。此步骤是影响IPO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根据不同公司的规范程度以及设计的上市方案复杂程度,不同公司的时间跨度存在很大区别,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判断上市准备的时间。以下将拟上市公司经常存在的,对上市时间可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简单列示,企业可以自行比较是否存在相关问题,来判断自己准备时间的长短。
4、历史上存在改制、剥离、设立需要上级部门或相关机构审批但审批程序及手续有瑕疵的,需重新取得相关手续。
5、存在代持、职工股导致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等情况的,需要逐一清理并作出承诺,相关中介机构需逐一核实。
6、出资时存在瑕疵的,例如实际出资未到位、以没有实际用途或价值明显偏低的专利权出资、缺少相关验资、评估程序等等,需要补足或补充相关程序。
7、收入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为少交税而隐匿利润等,需重新追溯调整,补缴相关税金。此情形需企业尤其注意,其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具备上市申报的条件而导致申报时间大幅后移。企业未上市时,通常有隐藏利润少交税的动机,甚至部分地区税务机关满足征税指标的情况下,授意企业不要超额交税,然而如果企业想要上市,一方面IPO对拟上市公司有业绩要求,另一方面,IPO审核时关注会计核算的规范及纳税守法问题,因此为顺利上市,企业需要释放原隐匿起来的利润,这样就会带来大幅的账务跨年调整。若这种账务调整涉及补缴税金的金额较大,可能面临税务机关的滞纳金、罚金,以及无法开具税收守法证明,保荐机构、律师无法发表税收守法意见的情形,从而导致不具备IPO申报条件,相关年度无法作为IPO申报期的问题。此情形实务中非常多,若有上市打算,必须及早规划业绩及税负。
8、财务核算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需进行相关规范后才能申报材料。例如,未进相关明细核算、成本核算无法与收入相配比等,需企业重新对申报前三年一期的账务进行调整。且需聘请有资格的会计机构进行相关审计确认。
9、为解决上市前资金需求或改变单一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需引入投资者,从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谈判、方案设计到最终投资到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些企业还涉及自身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也需要预留充分的时间。
10、上市前为激励高管、稳定员工,可能涉及股权激励等事项,相关方案设计、持股公司设立等也需要一定时间。
但由上可见,上市准备时间因企业而异,很难泛泛而论,有时也与企业一把手的性格特点以及中介机构的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实务中一年内申报出去的算是很快的,准备三五年的情况也不少,这还未考虑期间证监会停止受理或对特殊行业限制等政策因素的影响。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