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一直低突然自愈了(单纯血小板偏低不用惊慌)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61

血小板一直低突然自愈了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因而属于中医“血证”、“衄血”、“发斑”范畴。

【病因】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分型】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二)体征

1、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

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有明显脾肿大,要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可能性。

【诊断标准】

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6小时。骨髓检查多数病历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ITP多此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30~80)×109/L。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大小基本正常,颗粒型增多,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增多,血小板相关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天。 诊断标准如下: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 切脾治疗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常规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

【预后与转归】

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

单纯血小板偏低不用惊慌

我们的身体是由非常复杂的部分组成的,每项组织和器官都起着不同的作用,哪让我们来看如果自己身体里面血小板的树枝偏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血小板的在人体当中的作用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血小板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通俗的话来说,血小板在我们人体当中有四个作用。

受伤时收缩血管,帮助伤口止血。

拥有凝血作用,帮助我们的伤口结痂。

如果血管受伤破裂,血小板能够帮助组织堵住血管,防止血液外流。

促进血液循环

主要就是以上这几个作用。

那好,既然知道了血小板的作用,那么我们如果出现血小板含量偏低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了。

不能随便吃药。

我们日程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要都会降低血小板的情况出现,阿司匹林和其他可影响到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这是药物禁忌最基本的注意事项。已明确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以往有介绍的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类药物源起)可损害血小板功能,所有在这个期间应该避免服用该药物。

避免受伤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受伤,当你的身体出现伤口之后,因为血小板的含量偏离,血管当中的血液止不住地流出来,身体没有凝血的功能,如果流血过多的话,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出现伤口。而且在这期间不要做手术,拔牙,以及其他身体可能出现创伤的情况。

适当的休息

适当的休息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能够自动的调节,让身体能够进行自我恢复,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息是必不可少的。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以后检查身体的时候出现了血小板含量偏低的情况,一定要记得上面三个注意事项哦。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