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四五2025目标价(二三四五2025目标价是多少)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54

二三四五2025目标价

中国制造,这个词语一度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承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制造”一词曾经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与中国人的骄傲。

工业4.0引进中国后改为“中国制造2025”,但其不能划为等号。这些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制造业现状:仍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仍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对外依赖度高,制造业的创新体系是不完善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品牌;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的融合不够深入;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不足。“中国制造2025”计划应运而生施!

“中国制造2025”其本质是工业信息化的智能化,可以用一串数字概括它的内容:“一二三四五五十”。

一个目标: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

两化融合实现目标:信息化、工业化。

三步走: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合作共赢。

五条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

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业该如何紧随全球工业进入4.0阶段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

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制造业要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

其一,需要转变思想:从以产品为中心低价获取市场的方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方式;

其二,在生产模式上:预测生产产品转向按客户订单安排生产;

其三,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取得竞争优势,转向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快速提供服务;

其四,在流程上要提供变成多样化、定制化生产等服务。

二三四五2025目标价是多少

2010年起,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然而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将为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其中有哪些亮点,如何将该规划落到实处?

进入制造强国第二方阵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将大体分“三步走”、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将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将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以更低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苗圩表示,一方面国际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要改变我国长期在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的现状,向中高端迈进。引领和带动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方向设定在哪里,发展的路径是什么,在哪些领域加快发展,这些是《中国制造2025》需要回答的问题。

“一二三四五五十”

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将从哪些方面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苗圩表示,大致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五十”来概括。“一”,就是一个目标,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二”,就是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制造业发展;“三”,就是“三步走”的战略;“四”,就是确定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等四项原则;“五五”,是有两个五,即坚持包括创新驱动、质量为先在内的五条方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十”,则是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等十个重点领域在技术上、产业化上寻求突破。

纵览《中国制造2025》规划,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是引人注目的“干货”。为什么要设立五大工程,具体的实施计划是什么?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先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一些市场做不好、做不了的工作,就要在国家层面推动,五大工程就是其中体现。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为例,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利用产业联盟等形式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提高创新能力。

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看来,十个重点发展领域是基于行业发展特点而选定的。这些行业领域一方面要有发展潜力,今后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要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

“1+X”保落实

从第一次出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到最终发布,《中国制造2025》一直备受关注。作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领,如何将其落到实处,直接关系着中国制造业的变强之路是否顺畅。

李北光表示,落实《中国制造2025》可以细化为“1+X”,“1”就是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这一总纲领,“X”就是为支撑这个“1”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行动计划、专项规划等,大约十个左右,把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列出来,由各个部门协调推进。这些措施将落实到五大工程十个重点领域中去,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发布实施细则。

“《中国制造2025》为解决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政策。”李北光介绍说,在财政领域,明确指出,要推动财政资金向高端装备、技术改造等方面聚焦;在金融方面,鼓励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大型集团开展产业和金融结合的试点。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