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证监会IPO(2021年3月证监会更新ipo排队)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52

3月17日证监会IPO

问题一:中国有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下面是2015中国投资银行的排行榜,进入排行榜的投资银行一共有13家包括中金公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等。

1.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全称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为2.25亿美元。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5个城市分别设有证券营业部。截至2007年7月份,中金公司完成了累计约1041.2亿美元的股本融资、约215.7亿美元债务融资以及809.3亿美元的兼并收购项目。

2.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于1991年成立,总部位于深圳,公司截止到2003年注册资本100亿元,在全国60个城市开设了96家营业网点。是我国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会员、第一批经核准的综合类券商、第一批主承销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第一批成员以及第一批具有自营、网上交易和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券商,2007年8月, 公司经证监会评定为A类A级券商。

3.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是AA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49.6亿元,净资产149.5亿元,净资本107.2亿元。

4.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注册地为上海。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证券公司之一。2001年底,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5.国元证券

国元证券于2001年8月设立,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4.641亿元人民币。

6.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9月8日,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2010年2月12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自1994年开始,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已连续20年稳居国内十大券商行列。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59.19亿元,合并报表资产总额2401.0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96.11亿元;2014年合并报表实现营业收入133.9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6.49亿元。

7.光大证券

光大证券创建于1996年,是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全中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34.18亿元,净资本182.5亿元,净资产224.57亿元,总资产620.21亿元。

8.华泰证券

华泰证券前身为江苏省证券公司,成立于1990年12月,是中国证监会首批批准的综合类券商,也是全国最早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2007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45亿元。

9.东海证券

东海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注册地为江苏省常州市。2005年3月17日通过中国证监会评审,成为国内第十家从事相关创新活动的试点证券公司。

10.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亿元。2009年中信证券总部从北京迁回广东省深圳市。

11.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其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3月的东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注册资本金为32.93亿元人民币(含1500万美元)。

12.长江证券

长江证券前身为湖北证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18日,注册地为武汉。2000年2月23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增资扩股至10.29亿元,同时更名为“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于1999年8月18日组建成立的。是国内最大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

问题二:什么是投行 首先有个处小的前提概念:投资银行不是我们平时概念上从事存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不能从事投行业务;投资银行也不从事个人/企业的存贷业务.

直到’99年美国”金融服务法”才允许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不受限制从事证券承销,买卖以及共同基金业务,保险业务.所以,大多数金融控股关系型模式的投行背后都是银行巨头.投资银行的盈利业务主要有两方面:

一.获利性业务:

1.初级市场造市---证券承销业务,比如为企业做IPO.

2.次级市场买卖撮合---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

3.自有资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机,套利等.

4.公司重组---包括扩大/缩小规模,所有权与控制等.

5.财务工程

6.其他获利性业务---包括咨询,投资管理,商人银行,风险基金,顾问业务等.

二.支援性业务:包括市场研究,清算服务,信息资讯服务等.

国际投资银行的三大系统:

1.美国投行---比如号称华尔街证券三巨头的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

2.英国商人银行及欧洲综合银行

3.日本综合券商---比如野村,大和,日天等.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西方投行已经略见雏形.发展至今,根据股票市场的融资总额排名的前10家投行始终是那几家资产达数千亿美金的寡头.

至于都柏林,包括爱尔兰本身的投行在内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投行有近60家(花旗,美林,摩根大通,苏黎世银行,BearStearns均有);另外欧美投行在欧洲其他地方设立分支在爱有业务往来的有30余家(包括汇丰,KBC等).但是由于都柏林证券市场的规模偏小,投行做IPO和自营的空间也相对较小.所以,无论FinancialTimes还是CNBC欧洲版都把都柏林证券市场”忽略不计”.不过,对于我们热衷投行的学子倒是个”练兵”和积累实战经验的好地方(爱尔兰这方面人才也缺乏).

我国投行业起步较晚,‘90年上海证券市场诞生,直到’95年才有了第一家具有国际模式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98年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投行-----工商东亚(工商银行和香港最大的私有独立银行”东亚银行”联合收购英国老牌投行NatWestSecurities在亚太的业务而成立的);‘02年中国银行出巨资在港上市”中银国际证券公司”.这三家投行主要业务也只是为国内企业在香港主版和创业版市场上市做IPO,国内企业想去伦敦或纽约上市还暂时需要依靠外资投行担当”做市商”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增长,外资投行看好的是尚未打开的资本市场.目前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对于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要求苛刻,态度谨慎.所以外资投行进入的方式还仅限于借道QFII直接投资,独揽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业务和合资合作公司,但急促地招兵买马已经有目共睹.因为这扇门总会开的,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问题三:世界上著名的投资银行有哪些? 摩根斯坦立,高盛,BLACKSTONE,莱蒙兄弟,JP摩根,美林,花旗投资,都是很大很有名的。

英文排名:

Goldman Sachs

Merrill Lynch

Morgan Stanley

JP Morgan

互itigroup

Deutsche

Credit Suisse

Dresdner

UBS

Lehman Bros

ABN Amro

HSBC

RBS

BarCap

Rothschild

BNP Paribas

Cazenove

具体各个投行的信息你最好去他们的网站看了,太多了。

问题四:投行职位有哪些?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根据投行的规模和业务覆盖面来说,投行又分为Bulge Bracket(即大投行)和Boutique bank(精品投资银行)。前者包含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美银美林(BoA Merrill Lynch)等,除了传统投行业务外,还会做一些其他的工作。例如,这些公司会有专门从事证券交易的部门(Capital Markets),也会为机构/个人提供相关证券的调查(sell-side research)以及投资管理等(Asset Management)。后者一般规模较小,或专注于某类金融产品、或专注于某些行业、 或专注于某些业务、或专注于某些市场,又或者平台齐全但规模相对较小。

从职位部门、职能来看,外资投行一般分为IBD、SalesTrading、Research、PrivateBanking、quant和其他支持部门等几块。

IBD

投行的核心业务包括launch IPO、offer additional stock 或者是Merge Acquisition (MA)等为需要通过上市融资的公司提供的服务。这些都是投行里核心的也是传统的项目,所在的division叫做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简称IBD。

一般IBD分为product group以及industry/sector group。Product group主要分为兼并(MA)、杠杆融资(lev fin)以及重组(restructuring)三大块。在这个group从业的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产品知识,并且是各类交易的执行者。而在industry group需要cover各具体行业,并且工作更多的是进行市场活动(pitching)。行业划分例如FIG (Financial Institution Group)、TMT (Tele, Media and Technology)以及Real Estate等。

Industry coverage group 会focus 在一个特定的industry 比如 healthcare、technology等等,并且和这个行业的公司们保持联系以便给自己的bank带来业务。Product coverage group 主要是focus on financial product比如MA、leverage finance、equity、high-grade debt 等等,他们会配合industry group 来完成客户的特殊需求。

从职位等级来说,IBD部门又分为 *** yst、associates、VP(Vice President)、Director、MD(Managing Director)这几个level。

这里需要注意三点:1、IBD里Analyst是初级职位,而部分Research里Analyst是高级职位。2、为了业务方便部分外资投行前后台采取两套职位头衔,有的投行会设置不同的职位名称,也就说你结识到的某位VP,可能并不是真的VP。3、高盛最高职位级别在MD上还有一个Partner Managing Director。

Analyst

投行中的Analyst(分析员)一般都是为各大院校应届生准备的一个2年的program,具体工作包括:

Research work:基本上就是finding and......

问题五:什么是投资银行?中国有哪几家 狭义的投资银行指在一级市场上从事证券承销、企业并购、财务顾问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我国来讲就是指证券公司,当然目前一些商行也设置了投行部,但因没有相关牌照,其进行的业务有限。

具体而言投行在我国是指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门(IBD). 我国投行业务资格包括股票、可转债、国债、企业债券的承销及上市保荐、财务顾问等。

中国目前有近1百家证券公司,具体名单见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至于哪家有投资银行业务的牌照,请到各公司网站查询。

2008年业绩排名靠前的投行有: 中信证券,中金,中银国际,平安证券等。

PS:投资银行一般为美国的称谓。

问题六:国内最好的投行? 中信,这个不用解释,无论投行那一块业务都遥遥领先。

中金虽然在一些高端业务上仍然有优势,不过就近几年的成绩来看,已经年年下坡了。

给你一些参考:

1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6,153,794.31 589,586.72 473

2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106,743,310.52 521,363.73 248

3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993,406.61 133,626.04 480

4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951,538.07 237,309.88 272

5 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3,067,809.26 153,923.41 159

6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2,455,877.07 188,242.72 133

7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910,007.61 160,273.65 300

8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427,628.24 221,573.22 237

9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959,531.01 453,637.43 340

10 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815,413.04 483,729.17 258

11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165,565.40 246,391.16 221

12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072,481.49 197,100.59 268

13 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9,930,107.82 119,944.81 287

问题七:上海有哪些投资银行? 看来楼主还是对投行的概念不是太清楚 在国内的投行业务就是传统的证券保荐和承销业务 国内只有有保荐资格的证券公司可以做 即使是外资投行 要想从事国内业务 也必须以合资证券公司的方式展业 比如高盛高华 一创摩根 等等 做国内投行业务最大的是中信、中金 楼上说的申银万国那都衰落好多年了 业务量最多的是平安、国信、招商 楼主所说的外资投行高盛、大摩在国内的办事处实际上做的是广义投行业务 不能从事国内证券保荐承销 但可以做境外上市和一些资产管理等中介业务 这类外资投行相当不好进 要的人也五花八门 以上所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行 楼上的回答把很多东西都搞混了 连四大都出来了 四大的所谓投行业务 实质还是上市审计 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资格保荐公司上市 银行也没有资格 所以银行的IBD仅限于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 所有内外资投行在上海几乎都有业务部门 光大、海通、申万、东方的投行总部就在上海 至于网申什么的只能看各个公司的安排了 从往年的情况看 现在国内投行都还没开始 有的要到年底才开始招人

另外 由于目前国内业务量很大 所以大型中资投行的收入一点也不比外资投行少 只是薪酬制度和业务模式的差异而已

本人就是干投行的 所以相对了解些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问题八:国际上有哪些投资银行? 三大包括雷曼兄弟、所罗门美邦、瑞银华宝,还有花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HSBC)、瑞士联合银行(UBS)等等。

问题九:请问在中国的外资投行做些什么? 外国耽资银行进入中国做业务必须要找一个本地券商,并成立一个合资券商来开展业务。

比如说高盛高华,东方花旗,瑞银证券,Morganstanley华鑫

以上都做了很多IPO以及固定收益发行了

2021年3月证监会更新ipo排队

导读: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这场证监会2021年第26次发审会上,虽然除了林华医疗外,还有另一家公司也将在其之后上会受审,但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林华医疗的拟IPO申请最终能否在暂缓表决后通过当天的审核,无疑是此次发审会最大的看点。

作者:陈渝川@北京

在一个多月前的2021年第八次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华医疗”),这家号称“已经成为国内留置针生产企业中品类较为齐全、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的龙头公司并没有等来其所期待的结果,一纸“暂缓表决”的通知,几欲让其冲击A股上市的多年努力化为泡影,也让其成为了2021年在核准制下首例上会的失败者。

在经过数十日的补充材料与监管沟通之后,2021年3月4日,林华医疗终于即将等来了其IPO的二次登堂发审会的审核之机。

首次闯关IPO发审堂上的暂缓,对于林华医疗而言,是不幸的。斯时,五家企业的拟IPO申请同日上会,除了林华医疗之外,其余皆获得监管层的放行。

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便能获准重登发审会,这与许多曾被“暂缓表决”后一等至少就是小半年的拟IPO企业相比,林华医疗又是幸运的。

林华医疗在首次闯关IPO之时被发审委施以“缓刑”而暂缓表决,这一结果实际上也并不让人意外。

“林华医疗首次IPO之所以未被监管层认可,应是源于其在IPO上会前外界对其提出的种种质疑,包括其可能存在的重大信息披露缺失等。”早在林华医疗IPO被暂缓表决后,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便向叩叩财讯分析认为。

2021年1月13日,即林华医疗首次上会前夕,叩叩财讯便曾独家报道其涉嫌隐瞒重要供应商与其的关联关系,还涉及到故意篡改重要资产收购的时间节点疑为调节财务数据铺路(详见叩叩财讯报道《林华医疗IPO申报前夕财务总监蹊跷离职:重要供应商关联魅影难解 资产收购存财务调节嫌疑》、《2021年发审委IPO暂缓首例揭秘:净利润虽破2亿,林华医疗涉隐瞒关键信息上市受挫!》)。

显然,林华医疗此次IPO身上存在的种种疑点,在目前以信披客观、真实、完备作为IPO审核最为重要的前置条件之下,其如果想要成功IPO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其的确需要向监管层和投资者进一步自证“清白”。

无论是涉嫌将关联关系非关联化,还是在重大资产收购中存在的“时间差”调剂,这些一旦坐实,对于一家拟IPO企业而言依然皆是闯关上市的“硬伤”。那么,二次进宫IPO发审会的林华医疗在即将面临的再次审核中,林华医疗又将如何解释此前外界提出的种种质疑?发审委到底会对其作出如何论断?

显然,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这场证监会2021年第26次发审会上,虽然除了林华医疗外,还有另一家公司也将在其之后上会受审,但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林华医疗的拟IPO申请最终能否在暂缓表决后通过当天的审核,无疑是此次发审会最大的看点。

1) 重要供应商现关联魅影何解?

作为一家生产留置针等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林华医疗,其在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基本稳定地为其提供近40%的原料采购供给。

常熟市搏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搏益医疗”)则是林华医疗最为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为其提供引流袋相关产品。

据林华医疗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搏益医疗常年盘踞于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之位,除2016年其以680.82万元的采购额位居供应商第三席之外,其余两年不仅皆以787.86万元和941.02万元的采购金额位列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还呈现逐年递增之势。

然而,在林华医疗此次IPO招股书(申报稿)中没有披露的是,这家对林华医疗而言举足轻重的供应商,却疑似与其自身存在诸多关联关系,从而存在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路径隐瞒。

公开资料显示,搏益医疗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由自然人马兴元和马平生出资设立,其中马兴元为法定代表人,持有8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实际上这家企业刚刚一设立,便迅速成为了林华医疗的主要供应商。

据2016年林华医疗于新三板挂牌时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早在2013年,搏益医疗便以416.15万的采购金额位列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之位,其后多年,除了偶尔一次滑落到第三大供应商之位外,则一直稳居在第二大供应商之上。

那么,搏益医疗究竟凭何获得林华医疗的青睐? 表面上看,虽然搏益医疗的两位自然人股东马兴元与马平生与林华医疗毫无关联,但在其工商注册资料中的一些细节却将其底细出卖。

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搏益医疗工商注册资料中留下的联系电话为0512-52473522,而同样在工商资料中采用过这一联系电话的还有一家名为常熟市神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下称“神通塑料”),在神通塑料2014年向工商系统申报年检时,其申报的联系方式则正好为0512-52473522。

神通塑料早在搏益医疗成立之时的五年前便注册设立,除了上述联系电话外,在神通塑料2013年向工商部门提供的年检报告中还采用了另一个联系电话0512-52479291,而这一个联系电话也正好作为搏益医疗的联系方式出现在了搏益医疗2014年向工商部门提供的年检报告中。

在搏益医疗的官方网站上“联系我们”一栏中,至今留下的电话和传真号还分别为0512-52473522和0512-52479291两个号码。

值得注意的是,神通塑料实际上在2013年之前原名为常熟市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神通医疗”),其业务与搏益医疗一样,皆是主营引流袋业务。 在搏益医疗成立之后,神通医疗更名为神通塑料,更有“此时无银三百两”之疑,似乎有意隐藏自身与搏益医疗及相关业务之间的关联。 但从上述信息细节显示,纵然搏益医疗与神通塑料表现出来的出资人股东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紧密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更是疑似受同一控制人下的挂有“两张皮”的“同一家”企业。

如果继续深挖神通塑料的背景与渊源,或许就不难理解搏益医疗缘何会高居林华医疗重要供应商席位之谜了。

工商资料显示,神通塑料成立于2007年11月21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由自然人俞云龙和俞国权各占50%出资比例而设立。

熟悉林华医疗的人应该对俞云龙与俞国权并不陌生。 据林华医疗此次IPO招股书(申报稿)披露,俞云龙系林华医疗实际控制人吴林元妻兄的儿子,而俞国权为俞云龙之父,俞国权既为吴林元配偶俞国华之兄。

无论是俞云龙还是俞国权,其与林华医疗的关系还不仅仅是实控人亲属关系这么简单。 在林华医疗的 历史 沿革中,俞云龙与俞国权父子还曾作为直接持股人多次出现在林华医疗的股东名单中。 在2012年、2014年林华医疗的几次关键资本运作中,俞氏父子皆扮演了重要角色。2012年12月,也就是搏益医疗成立前后,林华医疗实控人吴林元曾以家族持股安排为由,将自己所持的部分林华医疗的股份转让给关联人士,其中俞国权与俞云龙便在受让名单之中,其中俞国权以182.5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林华医疗斯时2.5%的股权,而俞云龙以91.25万元的价格也受让林华医疗1.25%的股权。

到了2014年6月,俞云龙与俞国权父子又将上述股权悉数转回于吴林元。

在林华医疗此次IPO申报稿中,其也把神通塑料界定为了关联企业。

那么神通塑料以及俞氏父子与搏益医疗之间到底是何关系,俞氏父子到底是不是搏益医疗的真正实控人,在诸多蛛丝马迹的疑点之下,作为林华医疗的最重要的供应商,搏益医疗是否与林华医疗存在关联关系非关联化的“违规”?林华医疗IPO信息披露是否涉嫌隐瞒关键要点?林华医疗是否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对实际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或通过相关企业承担成本费用等方式进行财务调节?

诸多疑问,不仅或是使得林华医疗首次闯关IPO被暂缓表决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再次闯关IPO时所必须给出的解答。

“种种信息显示,林华医疗是比较难撇清其与搏益医疗之间的关联关系,要顺利闯过这一关,林华医疗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彻底否认与搏益医疗的关联,那么这就需要其给出一个让监管层信服的理由,解释搏益医疗与林华医疗的重要关联人之间存在重重瓜葛且不被认定为关联企业的合理性,这种难度就比较大;另一种便是承认其与搏益医疗之间的关联关系,承认信披存在缺失,将搏益医疗的有关信息按照关联企业的要求重新补充披露,并说明其间交易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北京一家大型投行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道。

不过,如果承认信披存在漏洞,涉嫌隐瞒重大信息,即使林华医疗此次IPO成功过会,包括林华医疗本身、此次负责保荐其IPO的中介机构乃至保荐人在内,都很可能因信息披露违规、保荐工作不尽责等原由遭受监管层的相关处罚。

近一年来,在IPO审核过程中,拟上市企业涉嫌隐瞒关联关系而遭受监管层处罚的案例早已并非孤例。

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宗便是来自于深圳的创鑫激光。

在申请科创板上市时,创鑫激光实控人隐瞒其通过第三人实际控制某企业的事实,而创鑫激光与该企业在报告期内还发生过交易,然而在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创鑫激光却并未将该企业作为关联方披露,更未将之间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交易披露。

虽然,在报告期,创鑫激光与上述被隐瞒实控人的企业之间关联交易数额仅十余万,且对创鑫激光的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且该实际关联企业已处于注销过程中,但监管层仍然认为创鑫激光及其实控人隐瞒有关事实,主观故意明显,致使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关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存在遗漏,相关行为违反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令第153号,以下简称《注册办法》)第五条规定。根据《注册办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监管层最终对创鑫激光及其实控人采取责令公开说明的监督管理措施。同时,监管层也对创鑫激光此次IPO的保荐代表人陈新军、徐小明予以监管警示。

2020年10月26日,即使创鑫激光已经成功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但在种种质疑和压力之下,其也主动向证监会撤回了注册申请,其IPO以失败告终。

2) 资产收购争议往事

对于上述重要供应商搏益医疗相关信息或故意规避关联关系的情形而言,这或并不是林华医疗在征战资本市场的道路上首次涉嫌隐瞒重要信息。

发生在2016年前后的一桩充满争议的资产收购,也对林华医疗新三板申请与挂牌期间的信披合法合规性提出了质疑。

林华医疗旗下共有五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北京悦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悦通”)在内的两家企业为收购而来。

据林华医疗在其此次IPO申报材料中写道,2016年6月20日,林华医疗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同意林华医疗以1500 万元的价格收购赵晓云持有的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兆仕医疗”)100%股权,双方于同日签署《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对于此次资产收购的定价,林华医疗则表示是依据2016 年 4 月 28 日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中水致远评报字[2016]第 2085 号)所拟定,据采用收益法评估,评估基准日2015年12月31日兆仕医疗股东全部权益评估结果为1561万元。在收购兆仕医疗之后不久,其便被更名为北京悦通,并作为林华医疗全资子公司并表。

但令人意外的是,上述资产刚刚收购不到半年,2016年底,林华医疗便对其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全额减值准备 1552.41万元。

对于该次财务异动,于2016年4月8日才正式挂牌新三板交易的林华医疗迅速收到了来自监管层的问询函,监管部门要求林华医疗说明,从合并日至报告期末的短时间内,公司对悦通医疗的未来盈利能力做出相反判断的原因,以及股权交易的目的、交易对手与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然后,一份来自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却将林华医疗上述资产收购过程中疑通过“虚构”资产收购关键时点而调整财务数据以护送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真相曝光。

在这份关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对原告赵晓云与被告悦通医疗的劳务合同纠纷作出一审民事判决(案号:(2017)京0112民初26482号)显示,据赵晓云提供的事实证明,早在2015年5月,赵晓云便通过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悦通医疗100%股权转让给林华医疗,赵晓云是股权转让前悦通医疗的股东、总经理;在股权转让后,赵晓云因已达退休年龄,故以提供劳务的方式担任悦通医疗总经理。

也就是说,林华医疗收购北京悦通的真正时间并非如其在IPO招股书(申报稿)中所称的2016年6月20日,而是一年前的2015年5月,而其所谓的定价依据报告也很可能是在收购完成后才事后补充的。

那么林华医疗缘何要将原本在一年前就已经完成的收购重新“虚构”交易时间点呢?

“这或便与其当时正在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有关。北京通悦在收购时一直为亏损,为了避免在新三板挂牌前因商誉减值等问题影响到新三板上市,所以林华医疗一方才故意将收购时间点人为‘伪造’,以此来调节相关财务数据,以期满足挂牌的条件。”西南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叩叩财讯分析认为。

正如上述投行人士所言,2015年11月,林华医疗正式向全国股转中心递交挂牌申请,2016年4月8日,林华医疗便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两个月后,林华医疗便公开宣布收购北京悦通,随后便在上市当年因合并报表而进行商誉减值。

关键词:3月17日证监会IPO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