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叫停理财产品
交行近日叫停所有按月付息型的理财产品,据说是因为监管的原因,监管要求更严格了,不让进行这种提前付息的理财产品,这种产品说是违背相应的金融监管要求的,交行是第1个做这样的事情的。
六大银行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并没有直接叫停按月付息产品因为之前央行有了新的规定,在1月中旬的时候吧,说是要加大对互联网存款产品的监管力度,就是你在一些互联网理财平台上面能够看到各地方性银行的存款产品,这个存款产品也受到国家存款本息保障制度的影响,50万以内本息全额赔付,但是这个银行你并没有实际去过,只是通过网络办理的,现在叫停了这个服务不让这个服务继续进行下去了,如果你有心的话你去查一查,现在这些理财平台有好多产品都下架了。
另外就是前一阵子叫停了靠档计息,这个创新的计息方式靠档计息的意思是说,原来你存款定的是两年,但是过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你就要取出来了,原来那个固定的定期存款变成了活期按照原来的计息方式就只能是按照活期计算了,你没有什么利息了,因为活期的利率是非常低的,现在除了这个靠档计息的方式,如果能够实行下去的话,就是按照一年的这个定期利息给你算剩下的算活期,只不过后来这个也被叫停了。
交行近些年来的大额存单流失率客户流失率都是高居不下的,现在突然出了这样一个政策,第1个吃螃蟹的人可以说非常有勇气,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近些年来,这个大额存单流失率也没有交行那么高,现在这么一搞可能用户更少了,因为提前复习说是违背相应的监管要求,要么就是到期之后本息全额偿付,要么就是提前付息,当然大部分都是到期之后本息全额偿付,现在突然提前付利息就不方便监管了,但是就算是提前付了一些交行这个大额存单的流失率都相当之高,现在估计更不好做了。
普通的投资者是不管那么多的,就是我把钱存在哪个银行哪个银行能给我更优惠的政策,然后我的存款安全性还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了,至于你的平台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是什么监管的变化,投资者不关心,只要没有影响到我的利益,我就不会就管这些事情,所以平台和投资者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银行理财被叫停
很多人都认为银行属于“垄断行业”,没有什么竞争压力,是“躺赚”的企业,但是如果对银行有足够了解的话,就知道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就是同业竞争,国内银行数量发展到如今已经达到4000多家,为了揽储各家银行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存款送礼品,有的是存款返现等,光同业之间的竞争对各大银行来讲压力都已经很大了。其次就是非同业的竞争,2013年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功能,互联网理财开始兴起,吸引了大量的储户转投互联网理财平台,让银行的揽储压力更是大增,所以银行并不像中国烟草、中国电网等企业一样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
互联网理财的兴起,让储户有了新的选择,银行也因此流失了大量的储户,所以为了跟互联网理财平台竞争,银行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理财产品和存款,比如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虽然银行推出了这些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储户,但却违反了央行的相关规定,存在着很大的金融性风险。
比如结构性存款,虽然有存款两字,但其实却是理财产品,而银行为了推广结构性存款,很多银行给出了保本的承诺,这已经明显违反了央行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对于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的规定,所以结构性存款被央行“叫停整改”。跟结构性存款被叫停的还有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智能存款除了用高息吸引储户之外,还推出了靠档计息功能,这大大的增加了银行的揽储成本,银行为了赚钱,相应的贷款利率也只能跟着提高,这对于企业来讲在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生存压力只会更大,也很容易造成不良贷款,引起金融性风险,所以也被央行“叫停”整改。
随着《资管新规》执行日期的即将到来,银行又有产品被“叫停”。近段时间经常有储户在反映之前购买的一些高息的理财产品,单方面被银行强制退回,而且这还不是个例,从2018年《资管新规》出来到如今,已经有1432只理财产品被强制退回,而被退回的这些理财产品大多是之前购买的高息理财产品,这对储户来讲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很多储户都搞不明白为什么银行要退回这些理财产品。
银行之所以强制退回这些高息的理财产品,无非就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资管新规》的要求,之前很多银行对理财产品开出了刚性兑付的承诺,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现,银行就会开始降低这些违规的理财产品。第二就是这些高息的理财产品,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资金成本压力,因为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多数都是超过5%以上的,这严重了影响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所以银行才会强制退回这些理财产品。
很多储户会想,银行这样做不违规吗?其实如果有购买过理财产品,并且仔细阅读说明书的话,就不会有此疑问了,在理财合同中银行会有明确的约定就是“银行有单方面解约”的权利,而且不需要赔偿。可以说随着《资管新规》执行日期的到来,未来储户的“好日子”不再了,“躺赚”或将成为 历史 。
对于银行强制退回储户已购买的理财产品,你怎么看?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