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有4家银行破产
新中国历史上共有4家银行破产,分别是汕头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及包商银行。
拓展资料
银行是允许破产的,很多储户就开始担心了。银行如果倒闭了,我们存进去的钱怎么办呢?
对于银行倒闭,大部分人无需惊慌,存款50万以下的,银行倒闭也会有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这是因为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付,最高赔偿人民币50万元,由人民银行履行存款保险职能,负责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存款保险基金的有关管理工作。
低于五十万的,可以全额赔付,高于50万的部分就要分情况。
对于存款高于50万的个人用户,银行在破产的情况下,在不能全额赔付的时候,一般有以下两种处理措施:
【1】根据银行情况进行用户清算。这种情况是万不得已的时候进行。银行在赔付完50万以下的用户,各方面结算完毕后,进行50万以上部分的赔付。
一般的情况是按照比例赔付。比如,你在银行存了200万,但是银行清算时候只能先赔付你50万,剩余的150万,按照银行剩余款项分摊给各个用户的比例进行清算。
【2】和其他银行进行兼并处理。意思是将你在该银行的存款,存到别的银行去,这种方法对于用户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只是存款换了一个银行而已。
一般来说,银行倒闭之后会先使用第二种方案。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银行倒闭概率还是很低的,如果不想冒一点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家银行存款不超过50万。
我们要注意的事,如果银行倒闭,除存款外,购买的其他金融产品不受保护。
也就是说你如果在银行买的是理财产品,不管是保本还是非保本都不受保护。
比如你在银行购买了由其代售的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公司的基金、债券、信托等,这类产品出现兑付风险或资金亏损,存款保险条例是不保的,这些产品虽然是银行卖给你的,但是银行不负责赔偿。
国内已有四家银行破产
破产的银行总共有以下四家:
1、海南发展银行,在该银行倒闭后,储户的债务由工商行承担负责。
2、汕头市商业银行,因在2001年坏账过高原因宣布停业。
3、包头市商业银行,破产原因是因为大股东的违规占用资金的操作导致的。
4、还有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也宣布了破产倒闭。
拓展资料
来历
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长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在我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
在我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_所著的《资政新篇》。
起源
一般认为最早的银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其后,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德国在汉堡、英国在伦敦也相继设立了银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银行得到了普遍发展。
在17世纪,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成了有钱的商人。他们为了安全,都把钱存放在国王的金库里。这里要注意,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币,所谓存钱就是指存放黄金。
因为那时实行“自由铸币”(Free coinage)制度,任何人都可以把金块拿到铸币厂里,铸造成金币,所以铸币厂允许顾客存放黄金。但是很不幸,这些商人没意识到,铸币厂是属于国王的,如果国王想动用铸币厂里的黄金,根本无法阻止。
1638年,英国的国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同苏格兰贵族爆发了战争,为了筹措军费,他就征用了铸币厂里平民的黄金,贷款给国王。
下图就是查理一世。后来1649年,他被克伦威尔砍了头,这就是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详细情况可以参照《英国史笔记(四)》。
虽然,被征用的黄金最终都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感到,铸币厂不再安全了。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匠(Goldsmith)那里。金匠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很快地,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再后来,金匠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这就是现代银行中“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也是“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银行体系可以将信用货币的数量放大,实物货币就做不到这一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