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净利润怎么算
其计算公式为该年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现金流入量的估算:营业收入应按项目在经营期内有关产品的各年预计单价和预测销售量进行估算。在终结点一次回收的流动资金等于各年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额的合计数。
现金流出量的估算:固定资产原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拓展资料:
净现金流量是现金流量表中的一个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减去流出(支出)的余额(净收入或净支出),反映了企业本期内净增加或净减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数额。
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净现金流量有营运型和投资型两类。
营运型净现金流量是对现有企业常规经营运行情况下的现金流入。流出活动的描述。一般用于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有的也用于无形资产的整体评估和单项评估。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型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追加投资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是对拟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在建设期,投产期和达产期整个寿命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投资型净现金流入量-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
投资型净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产回收
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注入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特种基金
技术资产评估中最常选用的是投资型净现金流量。这一指标,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自有资金现金流量、国内投资现金流量和国外投资现金流量。在评估实务中,因评估的是技术资产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利后的归属,所以一般用全部投资的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颇。
参考资料:
净现金流量—百度百科
现金流量表附表净利润公式
现金流量表附表实际上就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用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附表已不在报表范围内,而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调整原理
可以分以下二步理解: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第二步——将“权责发生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应按当期实际计提数填列。
3、无形资产摊销(+)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5、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6、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假设企业处置一台设备,原价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售价5000元.
8、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可以从损益表中获得,但这里财务费用的内含是指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
9、投资损失(减:收益)
10、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11、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12、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本项目可依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另外,在填列此项目时,如果存在非正常原因而引起的“应收项目”的增减,应该予以剔除。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本项目可依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经营性应付工资,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工资)、“应付福利费”(经营性应付福利费,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福利费)、“应交税金”(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不包括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有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计算填列。
如果存在非正常原因而引起的“应付项目”的增减,应该予以剔除。
调整公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增加)+预提费用增加(-减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借项)+存货的减少(-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其他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