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险投资的都是什么人(做风险投资行业怎么样)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36

做风险投资的都是什么人

很厉害,许多人这样评价风投的人:

001 “要么成功,要么死掉”--赵令欢

联想投资里的赵令欢,坚信“要么成功,要么死掉”的信条,一年出入北京机场近200次,离家超过300天,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正因为赵令欢这样超人的付出,才有了弘毅超常的成长。短短7年时间,弘毅从一个不足10亿元的小基金成长为规模超200亿元的大PE,完成跨越式成长,赢得了业内公认的“江湖地位”。但是赵令欢并未依赖PE凶猛霸道的“野蛮人”路数——携大量资本席卷企业,控制管理层、快速裁员,提升业绩后脱手,牟取暴利;而是从宏观层面出发,抓住国内改革重要的时间窗口,找寻价值被低估的优良企业,与其一起实现爆发式增值。如此,才有了“最懂国企”和“并购领军者”声名。

002 “靠感觉”--阎焱

过去10年里,阎焱带领软银赛富成为亚洲回报最好的 风险投资机构之一。有媒体称他投资的成功率高达90%,而这些企业中还包括盛大、完美时空、橡果国际、环球雅思等知名企业。阎焱自己分析说,软银亚洲资金规模高达22亿美元,要求项目投资规模不少于1000万美元,多投资于晚期项目,并非有什么神奇秘诀。阎焱说自己很多的投资和退出都是靠感觉的。阎焱欣赏杰克·韦尔奇的睿智、坦率和勇气,当面对不赞成的看法时,他往往会直面反驳而不是口是心非地应付。

003 “思维缜密,遇事冷静”--朱立南

朱立南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在本世纪初。2001年他成功协助柳传志完成了联想分拆这一“史无先例”的棘手项目。柳传志觉得朱立南“思维缜密,遇事冷静”,从事风险投资最为适合。柳传志给了朱立南3500万美元当作“种子基金”,成立了联想投资。之后9年时间里,朱立南率领该公司从第一期基金的 3500万美元顺利扩张到第四期基金的3.5亿美元,成为国内投资界的先锋。柳传志坦言当时让朱立南去做风险投资时自己心里也没底,完全是出于对朱立南的信任。不过朱立南没让柳传志失望,按照国际惯例,这笔种子基金将设定7年的周期,期望得到20%的投资回报,但实际上第一期基金获得了3倍投资回报。

004 “要有一点坚持”--熊晓鸽

不久之前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热映,电影的投资人熊晓鸽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其实熊晓鸽还曾连续投资了印象云南和歌剧《图兰朵》等项目,已经成了风险投资淘金中国文化产业的风向标。早在1991年,记者出身的熊晓鸽加入IDG集团任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中国总裁,被IDG的董事长推到了中国投资的舞台上。对于“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第一人”这个称号,熊晓鸽只是简单地总结为“幸运”“要有一点坚持”。

005 “敢于放开手脚做事”--周全

周全是继熊晓鸽之后IDG资本的第二位员工,与其他六位资深合伙人的合作时间超过10年以上,很多项目的背后都有他影子一般的存在。周全是光纤专业博士阴差阳错成了 风险投资人。Bain Capital董事总经理黄晶生曾经说:“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金融教育反而成了一个优势,没有任何既有的东西牵绊,没有思想包袱,就敢于放开手脚做事。”

做风险投资行业怎么样

看你怎么理解。高,风险是很高,十个有九个可能失败。帅,概念是挺帅的,经常投一些先进的炫酷的行业。富,这就要看运气了,那一个没有失败的项目,赚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就富了。但也有没赚到那么多的,加上赔的九个,就不见得富了。

另外,做这个行业的人大部分也就是打工,赚的钱第一是资金方的,第二是股东的,自己拿一点点工资,还要等好多年以后退出了才有奖金。风险投资,等十几年不算久。也很需要耐心哇!

感谢你的邀请。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应该分清角度。

如果将VC作为一种资产管理类别的回报率来看的话。可以回答“是”

如果从顶级vc的收入去判断。可以回答“是”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问题。vc作为一个整体行业是名副其实的赚钱机器,给投资者带来的投资回报。在所有资产管理类别中跻身前三。

虽然中国的vc行业刚刚起步。发展至今只有数10年。在国内。早期的创投市场每年一共也只有几百亿的规模。vc行业可能在金融市场行业里确实只是一个微小的存在。但是不能否认vc的能力。公募基金基本都是可以随时赎回。而vc锁定期一般都需要5-7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vc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最佳注解。从一定角度来说。vc是“以小博大”的。其中的潜力自然也是不可限量。

由此可见。VC行业内的从业者的平均素质和收入。也封的起“高富帅”的称号。

1,VC行业从业人员 社会 精英比例非常高。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留学经历,国内在顶级投资教育经历等等。

2,VC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接触的信息量也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公司。接触到各高级别人才。

从每一个出入VC的年轻人而言,与其说Vc本身就是个高富帅行业。不如说vc会成为一个造就高富帅的行业。

以上就是在的个人观点。

VC不是一个高富帅行业,起码普遍意义上的VC基金里的大部分从业者不是高富帅,但少数VC还是比较高富帅的

基金制的VC,本身是一种基金,和二级市场股权基金、PE基金,没有区别,都是GP(管理者)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来负责运营,收取一定固定管理费,然后和LP(出资者)共享后面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GP收取管理费每年2%,最终投资收益的20%,VC和PE都是这样,二级市场基金一般管理费要稍微少一些。

VC基金一般给人高风险高收益的感觉。但这其实是对单个项目而言的,对整个基金来说,目标是维持一个高的IRR(复合内部收益率)。一般来说,年IRR20%以上对VC都是可接收的,30%以上则很好了,50%以上就是超级优秀。可惜的是,绝大部分VC其实到不了20%的IRR,一大部分是亏损的(因为被套了出不来,会计意义上还不能算亏损,只能说事实亏损)。包括国内一些知名的VC(在此不点名),其后续第一些基金,IRR也就个位数。 一句话概括,就整个行业而言,VC相对PE、二级市场,在最终投资收益率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那既然最终投资收益率没有优势,大家都差不多,那么日常管理费就很重要了。 其实不管VC,PE还是二级市场基金,日常管理费才是决定员工收入的基础。 VC是2%,PE也是2%,二级市场1%或多一些,然后就和管理的总资金数乘一下就可以了,就可以算出这个GP公司的日常收入,这部分收入会用来作为员工薪资、差旅、房租等所有日常运营的费用。

所以,对一个想去VC、PE或二级市场入职的同学来说,要算比较收入,就很简单, 公式就是:用管理的总资金数 除以 GP公司的人员数。

从这个公式来看,大部分VC都是没有什么收入优势的。因为投一个200万美元的项目,和投2亿美元的项目,工作量上并没有什么数量级的差别;同样,管理1亿美元,和管理100亿美元,也是一样管,没有贵贱之分,就是需要的能力不一样,投资的标的不一样而已。就美国来说,管理1000亿美元级别的黑石、凯雷、KKR之类,员工规模在几百名,每个人摊到了1-2亿美元;而红杉、KPCB之类的顶级VC,管理几十亿美元的基金,员工规模在几十名,每个人能摊到的管理资金就少得多,自然收入相对少。所以, 和PE这个兄弟行业比,美国VC还真不是高富帅,比较穷。二 级市场呢,则比较良莠不齐, 和优秀的对冲基金相比,美国VC同样比较穷, 因为这些对冲基金可以用很少的员工管理多得多的钱。

当然,在国内形式又不一样,因为国内目前还不存在像美国黑石、凯雷、KKR、TPG这样级别的通吃一二级市场的大PE,几个比较大的PE基金,也就百亿人民币级别,基本以政府资源国资背景的为主,员工收入不会太高。而那些个连锁的人海地推式PE就不提了,管理几十亿人民币的时候就招聘上百人了,管理百亿人民币的时候有两三百人,而且管理费和分成方式很多都谈的低于市场标准,当然员工就完全屌丝待遇了。所以本土PE相对是弱势的,而因为国内没有杠杆收购的条件,政策管制紧,所以上述国外大PE在国内不活跃,在国内也没什么员工,可以忽略。反过来,因为国内的投资者比较短视,且资本市场的各种问题,使得VC及其对应的退出市场一开始就和美元相关,管理的都是美元,因此基因是比较高富帅的,拿的美元工资。发展到现在,当然是逐渐屌丝化,但国内的顶级VC仍然比较富,比如红杉、IDG、赛富、GGV这样的,管理的资金统一换算成人民币也都过百亿了,甚至数百亿,但员工比较少,所以生活就好得多。 所以,国内的顶级美元基金,可以被算成高富帅。 然后是国内的新兴VC,很多是成功退出的企业家出来做的,本来就有钱,所以就不会太穷,而这类VC其实更多是偏天使的,人又少,所以摊下来也还可以。另外就是二级市场了,因为二级市场基金在国内发展时间很长了,管理资金很大,但员工一般也很多,折算下来,每个员工摊到的收入,比本土普通PE要高,一般不如顶级美元VC。

如果说你指的是VC是高帅富们从事的行业,这个要看是行业中的哪个群体了。VC领域中主要有三部分人:

1、初创企业创始人。当年的马云、雷军都属于这个群体,聪明、勇敢、坚韧甚至可能有些执拗,但高帅富并不多。

2、VC从业者。VC里的分析师、基金经理、加速器管理者等等都属于这个群体,家境不错、长相较帅的男性在头部企业不难见到,尤其是靠背景入行的。但是也不会太多。

3、天使投资人。也就是个人投资者,富是比较富的,但是高和帅就不太多。我的确接触过一些较年轻的投资人,和普通人群中高且帅的男性分布差不多。中年投资人对体型和服饰是要讲究一些,有些有运动健身的习惯,但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所以,行业中现有人群的情况一般是这样。但如果你指的是从事了这个行业是否就会成为高帅富,这个完全看个人条件。比如天赋(很重要)、努力程度、所在机构的排名和规模、学历(国内外名校是加分项)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从业者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能力。

总体而言,如果对投资很有兴趣、学习能力、学历都还不错、长相端正、能抗压,那么是比较适合这个行业的。

高风险高收益,但是没几个帅的

不是高富帅,高有可能身高,帅不见得都帅,富都是帮别人管理钱。但是管理钱又不像我们说的存银行,都是去投资。投资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人际关系的事。好的企业准备上市企业不愿意接受你的投资,你只能投a,b,c轮,这些企业,到最后能不能上市还是一回事。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